全国统一热线:400-616-7110

今日立秋!这份养生保健秘笈请收好
- 分类:仲景养生坊
- 作者:
- 来源:人民网
- 发布时间:2021-08-07 15:4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,是秋令之始。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,8月7日或8日为立秋。立秋标志着季节转换的开始。
今日立秋!这份养生保健秘笈请收好
【概要描述】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,是秋令之始。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,8月7日或8日为立秋。立秋标志着季节转换的开始。
- 分类:仲景养生坊
- 作者:
- 来源:人民网
- 发布时间:2021-08-07 15:40
- 访问量: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,是秋令之始。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135°时,8月7日或8日为立秋。立秋标志着季节转换的开始。
暑去秋来,立秋过后,我国多数地区仍然暑气未消,呈现高温状态,尤其是南方还是夏暑之气象,因此在中医理论下,将立秋起的日子称为“长夏”。但昼热夜凉的状态日趋明显。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立秋之后,随着每一场降雨的来临,温度也逐渐下降。立秋既是一个时间点,也是一个时间段。中国传统将立秋的十五日分为三候,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”形象的描绘了立秋之后,天渐凉的景象。
齐鲁医家黄元御《四圣心源·元滑苓甘散》中记载:“新秋变序,暑退凉生,肺府清爽,精力如初,不遇风寒,未尝为病”,暑夏消退,秋凉渐生,随着立秋的到来,暑热、暑湿消退,肺腑气清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载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,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”。
夏之繁茂,秋当平之,秋令肃降,昭示丰收,人体亦顺应节气之变,当奉行养收之道。在中医学中,按照五行划分的规律,秋季与肺脏相对应。立秋是夏秋更替的节点,适交秋令,肺脏清肃之气,与自然界节气相适应。
专家提醒,眼下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,今年的立秋养生可遵循补气固表、防疫化湿的原则。中医认为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立秋养生,首先要做到“补气固表”,即养护好我们身体的正气,就可以预防外邪的侵袭。
调整起居
进入秋季,应做到早睡早起。建议大家适当提前睡觉时间,在晚上十点左右入睡,早晨六点左右起床,与天地同步,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,可以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,养生的效果事半功倍。
适当运动
居家期间,我们可以通过尝试学习一些中医的功法来锻炼身体,如八段锦、五禽戏等,坚持锻炼,定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。
调节情绪
立秋之后,要做到“精神荣平”,即从容、平和、平静的意思。从中医角度来说,秋在五脏对应于肺,如过度悲伤、担忧,情绪焦虑、激动等,均容易损伤肺气,出现咳嗽、胸闷、气喘、气逆等不适症状,所以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,心情舒畅。平时可以用玫瑰花、绿梅花、白菊花、陈皮、炒麦芽等泡水喝以舒缓情绪。对于体虚、易感人群来说,在这段时间可以用黄芪、党参、太子参、西洋参等泡水喝,或服用玉屏风颗粒来补气固表,提高正气。
除此以外,立秋养生还需做到“防疫化湿”。现在仍处于“三伏天”的中伏,暑湿仍较明显,易出现四肢困倦乏力、头晕昏沉、口中黏腻不爽、腹胀纳差、腹部肥胖、舌苔偏厚等脾虚湿盛的表现,我们可以从饮食、药膳、按摩等方面来健脾化湿,防疫邪。
优化饮食
建议大家平时可多吃丝瓜、莲藕、冬瓜、黄瓜等,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、牛奶等。同时,避免吃可能损伤脾胃的冷饮、冰水、冰西瓜等,日常可以用百合、莲子、山药、绿豆、赤小豆、薏仁等共同煮水喝来养阴润肺,健脾化湿。
服用化湿药膳
香薷饮。采用香薷10克,白扁豆5克、厚朴5克一起煎水代茶饮,可以解表散寒、健脾化湿,用于预防和治疗“空调病”型胃肠不适、受寒感冒等。
佩戴防疫香囊
取藿香10克、苍术10克、白芷10克、草果10克、菖蒲10克、艾叶10克、冰片5克等七味药共研细末,制成香囊,佩挂胸前,可以起到芳香化湿、化浊解毒的功效,可以作为大众的防疫预防香囊,此配方出自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。
按摩艾灸
正常人群可以每天按摩迎香、风池、合谷、足三里等保健穴位,每穴位按摩2分钟左右;同时可以艾灸神阙、关元、中脘,每次5-10分钟,每天3次,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公司总部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金岱工业园区文兴路22号 总部电话:0371-69329999 传真:0371-69329999
页面版权所有 ©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 豫ICP备12001495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
版权所有 ©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
豫ICP备88107103号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