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616-7110

张仲景大药房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立秋了,如何养生更科学?

立秋了,如何养生更科学?

  • 分类:仲景养生坊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8-08 00:00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民间有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说法,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,则天气凉爽;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,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。看来今年无疑是早立秋啦。但是,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哦,因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的到来了。立秋后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仍有“秋老虎”肆虐,有时同一地区还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,若“秋老虎”过不好则会带来一个“多事之秋”啊。

立秋了,如何养生更科学?

【概要描述】民间有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说法,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,则天气凉爽;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,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。看来今年无疑是早立秋啦。但是,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哦,因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的到来了。立秋后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仍有“秋老虎”肆虐,有时同一地区还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,若“秋老虎”过不好则会带来一个“多事之秋”啊。

  • 分类:仲景养生坊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8-08 00:00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民间有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的说法,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,则天气凉爽;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,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。看来今年无疑是早立秋啦。但是,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哦,因为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的到来了。立秋后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仍有“秋老虎”肆虐,有时同一地区还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,若“秋老虎”过不好则会带来一个“多事之秋”啊。

那么立秋后如何养生更科学呢?小编为大家送上立秋养生小常识,赶紧学起来吧。

立秋养生要遵循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规律。首先是生活起居的调养,立秋后,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、沉降,此时应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,做到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睡可以收敛阳气,肺气得以舒展。适当早起,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,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。建议,秋季以晚上9至10点入睡、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。

二是饮食要注意及时调整。古人认为“秋天宜收不宜散”、“秋不食辛辣”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应遵循“润燥、补肺、养阴、多酸”的原则。从中医角度讲肺与秋季相应,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,肝脏、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。根据阴阳调和,机体平衡的原理,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,使肺气不要过偏,影响机体健康,饮食以健脾祛湿、益胃生津为宜,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,比如苹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柚子、柠檬、山楂等。由于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,而肝主情志,疏泄气血,肝气受制的秋天,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,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,比如:内分泌紊乱等问题,像月经失调、心慌心悸、失眠问题等。当出现此类现象时,可通过养阴、柔肝、疏解等方法调理。

三是适当运动除秋乏,注意衣着防流感。“春困秋乏”是人体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做的自我调整,属于正常现象。我们通过调整睡眠、饮食及适当运动就可以有效去除“秋乏”。

立秋以后,天气渐渐转凉,清晨不宜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,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,注意运动强度不可太大,最好一点点增加运动量,运动的同时注意补充水分。建议:中老年朋友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,选择行走、慢跑、爬山、球类等比较适合在秋季进行的运动。尤其是行走锻炼,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病,通过行走锻炼还能明显改善体形,但每次至少坚持半小时以上,效果才会更好。锻炼时忌大汗淋漓,因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,所以随时增减衣服也很重要。

初秋(孟秋)从立秋到处暑,承夏热之余气,可久晴无雨,秋阳肆虐,温度较高,故有“秋老虎”之说。秋燥与温热结合可侵犯人体而出现咽干、腹泻等脾肺失调的症状,所以在这个时期,既要注意开始补充能量,又不能过于滋润,否则会有伤脾胃之嫌。

总体来说,孟秋时节生病的病因病机有以下三点。

◎孟秋时节,暑气虽然逐渐消退,但是还会有高温天气,俗语说“秋老虎,毒如虎”,此时天气干燥,易出现咳嗽少痰、咽干不适、鼻燥口干、手足心热、大便燥结等症状。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等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,也易复发或加重。

◎俗话说“春困秋乏”,孟秋正值季节转换之际,脾胃失于运化、肺肾失于濡养,容易导致四肢乏力、昏昏欲睡、食欲不振、少食不饥。

◎秋为肺主,肺母失于调摄、养护,则肾子亏乏,容易导致肾病反复发作,症见浮肿、口渴、小便不利。

孟秋时节食材挑选举例:五谷类粳米、荞麦、薏苡仁、黄米,蔬菜类茼蒿、菠菜、芹菜、莴笋、竹笋,鱼虾肉类鸡肉、鸭肉、鹅肉、草鱼、对虾、甲鱼,水果类香蕉、猕猴桃、杨梅、草莓,调味品类柚子酱、草莓酱、西柚汁、苹果汁、香醋。饮食忌辛辣、油腻之品。

生津止渴蜜珠果(秋,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)

夏末秋初交替之际,天气还比较闷热,不过早、晚能感觉到温度已经有所下降。这个时候,有些人会因为之前夏天过食冷物而伤到脾胃,从而出现食欲不振。有些人会觉得天气比较湿闷,出汗也比夏天少了,所以就不太爱喝水。这些表现都是中医学所说脾气湿盛、脾不健运所致。而初秋恰恰又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间,如果这段时间不把脾胃调整好,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而且秋天气候比较干燥,如果水的摄入量不足,会出现身体缺水的症状。

这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闷热,大家肯定不乐意喝苦苦的汤药。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可以不吃“苦”调理身体。一道水果餐,不但营养丰富,而且还可生津止渴、和胃消食,特别适合小孩和女士们食用。

原料:苹果半个,鸭梨半个,菠萝50克,杨梅干10粒,荸荠5粒,柠檬1个,蜂蜜20克。

做法:苹果、鸭梨、菠萝洗净去皮,分别用圆勺挖成圆珠或切小块,荸荠洗净去皮、煮熟、切块,杨梅洗净备用。把5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,食用时将蜂蜜和柠檬汁倒在水果之上即可。

用法:每天1~2次,隔日服用。适宜病症 咽干口渴、大便燥结。适宜证型 秋燥伤津、脾湿不运。功用 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。

注意事项:过量服用会适得其反,容易因为水果偏凉而导致泛酸、腹泻。

马蹄木耳银耳汤(秋,清热化痰,养阴润肺)

咽喉疾病是教师等常见的职业病,建议时常喝点润喉饮,比如马蹄木耳银耳汤、浙贝母炖雪梨等,配合几服清肺养阴、化痰生津的汤剂,再加上一些润喉的代茶饮,如菊花、麦冬、生山楂加上胖大海或罗汉果等组成的小方子作为日常茶饮,既清肺养阴,又清利咽喉,对保护嗓子有很好的作用。

马蹄学名荸荠,清脆、甘甜、多汁,可清热止渴、利湿化痰,黑木耳可补气益智、润肺补脑、活血止血,作为“人体的清道夫”,它能起到清理消化道、清胃涤肠的作用。银耳,又叫白木耳,可补肾强精、润肺生津、嫩肤美容,历来与人参、鹿茸齐名,被人们称为“菌中明珠”。

原料:水发木耳150克,银耳30克,荸荠180克,酱油、冰糖、米醋、橄榄油、湿淀粉、鲜汤各适量。

做法:将木耳、银耳去杂质,洗净,沥干水分,切成片;荸荠洗净去皮,用刀拍碎。炒锅中放橄榄油,烧至七成热,把木耳、荸荠同时下入煸炒,加酱油、冰糖、鲜汤,烧沸后用淀粉勾芡,加入醋,起锅装盘即成。

用法:两餐之中温热服用,每天2次,连服3天。

适宜病症:咽喉不利、目赤肿痛、妇女月经不调、大便秘结。

适宜证型:秋燥。

功用:三者合用,清热化痰,滋阴生津。

青萝卜老鸭汤(秋冬,清肺热)

秋在四季气候中特点是“燥”,中医经典著作《温病条辨》记有“秋燥者,秋金燥烈之气也”。初秋多见温燥,深秋多见凉燥。因秋季日夜温差较大,风凉气燥,易令人生病,尤其是老幼、阴虚体弱者,易患感冒、呼吸系统疾病及因伤生燥。因此应当补充一些能量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
鸭肉性微寒,味甘咸,能益五脏之阴,故能养阴血,清虚热,利水道,非常适合大多数人在秋天食用,更适合体内有热、上火的人食用,发低热、体质虚弱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。同时适宜营养不良、产后病后体虚、盗汗、咽干口渴者食用。

中医学认为,老鸭具有很好的益气强身作用。加上鸭本身性寒的特性,所以多喝点老鸭汤,既能补身,又不容易上火。此外,鸭肉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,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,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。

鸭肉的烹调方法多样,但是味道最鲜的还是用来做汤。选用的鸭子不宜过肥,否则汤会很油腻。需要提醒的是,由于素体虚寒、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、胃部冷痛、腹泻清稀、腰痛、寒性痛经、肥胖、动脉硬化、慢性肠炎的患者应少食,感冒患者不宜食用。

原料:青萝卜600克,老鸭1只(约2500克),青花椒1克,陈皮5克,姜末3克,料酒、精盐、味精各适量。

做法:将鸭子宰杀,用沸水烫透全身后,去净毛、内脏及爪、尾,用清水洗净,切成小块,汆水备用。把青萝卜刮去外皮,去根,用清水洗净,切成滚切块;将陈皮用水浸软,洗净备用。把砂锅刷洗干净,加水适量,置旺火上煲沸,放入鸭肉块、青萝卜、陈皮、青花椒、姜末、料酒等材料,加盖,改用文火煲4小时,点入精盐、味精调味即成。

用法:早、晚饭后温热服用,隔日1次,连服3~5日。

适宜病症:咽干喉燥、心烦不安、干咳无痰。适宜证型 燥热袭肺。

功用:清肺热,润脾胃。

注意事项:风寒感冒、体质阴寒者慎服。

 

——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——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 

如有侵,请联系删除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公司总部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金岱工业园区文兴路22号     总部电话:0371-69329999    传真:0371-69329999

页面版权所有 © 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       豫ICP备12001495号-1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

版权所有 © 河南张仲景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

豫ICP备88107103号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郑州